1991年12月,苏联解体的历史性时刻到来。时任CIA局长的盖茨,满怀兴奋地飞往莫斯科。当他踱步在红场上,气宇轩昂地说:“我们早就知道,靠经济、军备竞赛、甚至武力无法摧毁苏联,只有从内部破裂,才能使她彻底崩塌。” 这话说得大胆专业配资门户线上,却也显得尤为真实。苏联的崩溃,正是由于一场来自内部的爆炸,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成了引爆这颗炸药的关键人物。
然而,在苏联轰然倒塌之前,历史给过她一次救赎的机会。就在红色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,一位苏联元帅曾试图力挽狂澜,为了挽救国家,他支持通过武力铲除叶利钦及其党羽。可惜,他曾信赖的战友和伟大的红军却让他彻底失望。最终,这位元帅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内绝望地选择了自缢,用生命祭奠他所深爱的祖国与军队。最终,连他所曾骄傲的祖国和军队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展开剩余83%苏联的崩溃究竟为何如此迅速和彻底?这支曾一度威震世界的庞大帝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灰飞烟灭的?还有那位力图挽救国家的元帅,他为何未能成功?
从二战结束后,苏联的命运就已经注定。苏联,这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大国,资源丰富,几乎无所不有。苏联的能源供应几乎是自给自足的,而其强大的军事工业也保证了其长期的军事优势。苏联的农业尤其依赖乌克兰的沃土,这使得国家不必为粮食担忧。加之数百万的钢铁雄师,毫无敌手。苏联的基础设施堪称完美,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,若按理说,苏联不仅强大,而且稳定。然而,斯大林时期,苏联的扩张政策把整个东欧纳入囊中,所有的加盟共和国和卫星国都在苏联的庇护下共同运作。这样的一体化计划,短期内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苏联经济开始失衡,生产的结构也逐渐畸形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高度发展,但轻工业却逐渐萎缩。各加盟国虽然在原本的合作体系中得到了特殊化的分工,但在独立后的岁月里,却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。于是,虽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核武库,经济上却要依赖进口大量的民生用品。这也成为了苏联解体的第一个炸药——民生困境。
尽管苏联几乎拥有欧亚大陆的一半领土,但它依然选择了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。美国为了扩张其资源和市场,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霸,尤其在欧亚大陆。此时的苏联,掌握着陆地和人力资源的优势,若能稳扎稳打,必然能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。西欧国家战后沉浸在经济恢复中,不再热衷于战争;而苏联的周边国家则能有效地抵挡美国的挑战。可惜,苏联的领导层始终心高气傲,选择与美国展开一场并非利己的全球争霸。
然而,苏联为何要与美国展开这场没有直接利益的争霸?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,苏联不仅对外进行军事竞争,还对内进行大量的武装消耗,导致国家经济的进一步萎缩。其实,在军事扩张上,苏联的策略并未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。更有甚者,他们把自己陷入了对抗美国的深渊,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,陷入了第三个炸药——“穷兵黩武,消耗国力”的怪圈。
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,既有胜利,也有失败。越南战争给了苏联一定的喘息机会,然而,苏联的战略却依然充满着失误。1980年代,苏联再次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入侵,虽然初期取得了胜利,但阿富汗的持久抵抗最终消耗了苏联大量资源。这一场战争也成了苏联“流血十年”的根源之一。除此之外,苏联在国内的民众生活也日益艰难。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,虽然苏联的军队英勇救援,但民众对政府的愤怒日积月累,形成了社会的不满。
接踵而来的,是戈尔巴乔夫的“改革”。1981年,苏联的军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巅峰,但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问题。为了保持国家的统治,苏共高层已经实行了“终身制”,从上到下皆是特权阶层。克格勃则在暗中四处监控,令普通百姓的生活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。1982年,勃列日涅夫去世,继任者安德罗波夫进行了一定的改革,但最终因病去世。契尔年科的继任也是昙花一现。由于终身制导致的领导层老龄化,苏联领导人选择了戈尔巴乔夫,这位年轻的改革者逐步成为了苏联的救世主。
然而,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并未如预期般顺利。他推行的禁酒令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不满,而他对国内政治体制的开放更是带来了“民主”的泛滥。大量的政治党派涌现,媒体也开始放开新闻审查,导致国内政局的极度混乱。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却依然低迷,且对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愈加失望。
然而,最致命的炸药却还是戈尔巴乔夫自己点燃的。在他准备签订“新同盟条约”时,苏联的各加盟国逐渐独立,苏联的解体已经不可避免。就在这时,叶利钦的野心愈发显现,开始加速了整个过程。1989年,苏联军队在阿富汗撤退,戈尔巴乔夫对于军队的冷漠使得军民信仰彻底瓦解。
1991年,面对叶利钦的挑战和“八一九事件”的政治动荡,苏联的领导层终于作出最后一次努力。然而,叛军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的最终崩溃。曾经的英雄,阿赫梅罗耶夫元帅,虽然在最后一刻力图拯救祖国,却依然未能扭转乾坤。1991年8月24日,阿赫梅罗耶夫在克里姆林宫内自缢,带着对祖国的深切爱恋走向了生命的尽头。
12月25日,那面象征着苏联强大与荣耀的红旗终于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落下,红色帝国彻底宣告解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